您的位置 : 萤火文学网 > 大女主 > 长安月落浣纱溪:李白西施奇缘_精选章节

更新时间:2025-07-06 13:50:50

精选章节

1 序章:月下邂逅

唐朝开元二十八年,长安城外,一轮满月高悬在天际,如同一面明镜,照耀着大地。这是一个宁静的夜晚,只有几声虫鸣打破了寂静。

李白,这位年近四十的诗人,独自一人坐在江边,手握酒杯,仰望星空。他的仕途并不顺遂,虽然才华横溢,却始终未能得到君王的重用。今夜,他心中郁结,借酒消愁,吟诗抒怀。

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。 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。

诗句在夜风中飘散,李白举杯痛饮,望着水中的倒影,只见那清澈的江面上,一轮圆月映照其中,美丽得令人心醉。微醺的李白伸手想要捞起那水中明月,一时兴起,竟跃入江中。

"哗啦"一声水响,李白沉入水中,四周忽然变得明亮。他本能地挣扎着向上游去,却感到一股神秘的力量将他拉向水底。他没有惊慌,反而感到一种莫名的宁静,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停滞了。

同一时刻,相隔千年,春秋末期的越国,西施正在浣纱溪边浣纱。这位越国第一美女已被文种和范蠡选中,准备送往吴国,成为一枚危险的政治棋子。月光下的西施神情忧郁,她望着水中的倒影,轻轻叹了口气。

"国恨家仇,怎能不报?可我只是一介女子,何以承担如此重任?"西施自言自语道,眼中含着泪光。

突然,溪水泛起了涟漪,月光的倒影在水面上变得扭曲。西施惊讶地发现,水中似乎有什么东西正在浮现。她本能地后退几步,却又被好奇心驱使着靠近水边。

水面剧烈地翻腾起来,一个人影从水中浮出。西施惊呼一声,却未逃走。那人穿着奇特的衣服,样式与越国迥异,俊朗的面容上挂着几滴水珠,眼神中透露着同样的困惑与震惊。

这个人,正是李白。

"这是何处?你是何人?"李白望着眼前这位绝美女子,不禁问道。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醉意,却又清晰可辨。

西施望着这个从水中浮现的陌生人,她的眼中满是警惕,但也有一丝好奇。

"这里是越国,我是西施。你是谁?为何会从水中出现?你是水神派来的使者吗?"西施小心翼翼地问道。

李白听到"越国"和"西施"这两个名字,顿时睁大了眼睛。他清醒了几分,环顾四周,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身处唐朝。月光仍旧皎洁,但眼前的景象截然不同。这里的山更青,水更绿,建筑也与他熟悉的长安城大相径庭。

"难道,我穿越了时空?"李白自言自语道,随后他的目光再次落在眼前的西施身上,心中不禁生出一丝感叹:传说中的绝世美女,果然名不虚传。

月光如洗,一位唐朝诗人与一位春秋美女,就这样在时空的交汇处相遇了。他们的故事,才刚刚开始...

2 第一章:诗仙遇沉鱼

"西施?越国?"李白困惑地念着这些名字,随后大笑起来,"我定是醉得太过,做了一场荒诞的梦。"

西施看着这个自称李白的怪人,他的言行举止确实与越国人大不相同,他谈吐不俗,虽衣衫湿透,却依然难掩一身风流气度。

"公子从何而来?为何会出现在浣纱溪?"西施警惕地问道。

李白并未立即回答,他看着周围的景色,心中震撼。他曾读过《越绝书》、《吴越春秋》等古籍,对春秋时期的历史略知一二。如果这真的是越国,那么他已经穿越到了一千多年前的时代。

"在下李白,唐朝人士。若我所料不错,现今是越王勾践在位之时?"李白整理了一下自己湿漉漉的衣襟,试探着问道。

西施微微点头,眼中的疑惑更深了,"公子说的'唐朝'是何处?我只知道周天子在上,诸侯各国林立,我越国刚刚败于吴国。"

这番对话让李白确信,自己确实穿越到了春秋末期。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惊奇与兴奋,作为一个诗人,穿越到历史中的机会是多么难得!尤其是能见到传说中的西施,这简直是上天的恩赐。

"姑娘可知,在我生活的年代,你已成为传说中的人物,千年来无数文人墨客为你吟诗作赋。"李白微笑道,"你被誉为'沉鱼',意为美丽到鱼儿见了都会忘记游动而沉入水底。"

西施闻言,不禁莞尔,"公子说笑了。我只是越国一个普通的浣纱女,怎会被千年传颂?"

李白轻叹一声,眼神变得深邃,"因为你将为国捐躯,被越王送往吴国,蛊惑吴王夫差,为越国报仇雪恨。这段历史,在我的时代已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。"

西施听闻此言,面色骤变,她退后几步,警惕地看着李白,"你怎知此事?此乃越国机密,连我都是昨日才得知的。"

李白这才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,他连忙解释道,"莫怕,我并非吴国奸细。我是...是通过占卜得知的。"他临时编了个理由,"月神托梦给我,让我来找你,说你将面临重大抉择,需要我的帮助。"

西施半信半疑,但李白确实说中了她的秘密。也许,这个来自异世的男子,真的是神明派来的使者?此时,她想起了越王和范蠡对她说的话——要她牺牲自己,为国复仇。

"李公子,若你真是神明派来相助,可有何良策?我已被选中,十日后就要前往吴国,面见吴王夫差。"西施语气中透露出无奈与忧虑。

李白沉思片刻,他当然知道历史的走向。西施将成功蛊惑吴王夫差,助越国灭吴。但在那之后,西施的命运却众说纷纭,有人说她与范蠡远走高飞,也有人说她被越王勾践抛入钱塘江淹死。

"我可以教你一些技巧,让你更容易得到吴王的宠信,但也能保全自己。"李白说道,"不过在此之前,能否让我先找身干衣服穿?我这一身湿衣实在难受。"

西施这才注意到李白还浑身湿漉漉的,她有些歉意地点点头,"随我来吧,我家就在不远处。只是...你穿的衣服太过奇特,若被人发现,恐怕会引起怀疑。"

李白看了看自己的唐装,确实与春秋时期的服饰大相径庭。于是他点头道,"你说得有理,我需要换一身当地的衣服,以免引人注目。"

夜色更深了,月光依然皎洁。李白跟随西施穿过一片竹林,来到一座简陋的茅屋前。这就是传说中西施的家,朴素而宁静。

"父亲已睡下了,你小声些。"西施轻声说道,她从屋内取出一套男子服饰,递给李白,"这是我父亲的衣服,你可以先换上。"

李白接过衣服,走到屋后更换。当他再次出现在西施面前时,已经穿上了越国风格的粗布衣衫。虽然简朴,但也掩不住他潇洒的气质。

"如此装扮,看起来像个寻常越国人了。"西施打量着李白,满意地点点头。

李白却微微皱眉,"我需要纸墨,有些重要的事情要记录下来。"在他看来,穿越到春秋时代是难得的经历,他想把自己的见闻记录成诗。

西施摇摇头,"我家中没有这些东西,越国普通人家难得有纸墨。不过..."她思索片刻,"范大夫家中应有这些。明日我可带你去见他,只是不知他会不会相信你的故事。"

李白点头同意,随后他们坐在屋前的石凳上,开始交流彼此的世界。李白讲述了唐朝的繁华,长安城的壮丽,以及自己的诗歌创作。西施则讲述了越国的风土人情,以及吴越之间的恩怨。

月光下,两个相隔千年的灵魂,竟有着如此多的共鸣。他们都是敏感多情的人,都有着自己的理想和抱负,也都面临着命运的挑战。

李白看着西施被月光照亮的侧脸,心中不由自主地吟诵起诗句:

若得月光长流照, 不辞永世沉此江。

西施听后,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,"你的诗真美,竟能将人心中最深处的情感表达出来。"

"我的诗是写给月亮的,也是写给你的。"李白轻声说道,他的眼中闪烁着星辰般的光芒,"或许,我穿越千年而来,就是为了遇见你。"

西施没有回应,只是静静地望向远处的月亮。她的眼神中有复杂的情感,有困惑,有忧虑,也有一丝希望。

那一夜,月光皎洁,星辰闪烁,一位唐代诗人和一位春秋美女,在时空的交汇处,开始了他们不可思议的故事。

3 第二章:智谋与诗心

清晨,第一缕阳光透过窗纸照进屋内,李白从浅眠中醒来。昨夜,西施将他安排在柴房休息。简陋的木床,粗糙的麻布,这一切都让李白确信,自己确实身处千年之前的越国。

他起身推开门,西施正在院子里打水,晨光中的她愈发动人,难怪能蛊惑吴王,倾覆一国。

"李公子醒了。"西施看见李白,微微行礼,"我已煮好粥,请用早膳吧。"

简单的早膳后,西施带着李白去见范蠡。作为越王勾践的右臂,范蠡是越国复国大计的主要策划者,也是西施的举荐人。

范蠡的府邸比西施的茅屋大得多,但比起唐朝的官邸,还是显得简朴。门口的侍卫拦住了他们,西施解释了来意,不久后便有人出来迎接。

"西施姑娘,大夫正忙着与越王商议国事,让你稍等片刻。"仆人恭敬地说道,随后将他们引入一个侧厅等候。

李白环顾四周,厅内陈设简单,墙上挂着几幅地图,一张长案上摆放着竹简和毛笔。他不由得走近查看,这些竹简上记载的都是关于吴国的情报,看来范蠡确实在精心筹划复国大计。

"你是何人?为何翻阅我的竹简?"一个沉稳的声音突然响起。

李白转身,看见一个中年男子站在门口,目光如炬,气度不凡。李白立刻猜到,这就是范蠡。

"范大夫。"西施赶紧上前行礼,"这位是李白,他...他是一位奇人,昨夜从水中浮现,自称来自千年之后的唐朝。"

范蠡闻言,眼中闪过一丝惊讶,但很快恢复了平静。他细细打量着李白,然后问道:"你说你来自千年之后?可有何证据?"

李白沉思片刻,他知道要说服一位春秋时期的政治家并不容易。他拱手行礼,然后说道:"范大夫,在我的时代,你与西施的故事已经流传千年。书中记载,你与西施在完成灭吴大业后,泛舟五湖,远走高飞,隐居他乡,被后人称为'范蠡西施,泛舟湖海'的佳话。"

范蠡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,"这是我心中所想,却从未对人言明,你怎会知晓?"

李白继续说道:"不仅如此,我还知道越王勾践虽然表面感恩戴德,但内心却极为警惕功臣。在我的历史上,有记载说,越灭吴后,勾践杀了文种,而你看穿了这一点,所以才选择远走他乡。"

范蠡闻言大惊,他挥手示意仆人退下,然后关上门,警惕地看着李白,"你是谁派来的?这些事连越王都不知道我的想法。"

李白微笑道:"我说的都是真的,我是穿越时空而来。在我的那个时代,你被称为春秋第一智者,与诸葛亮、姜子牙齐名。"

范蠡陷入沉思,他虽然不敢完全相信李白的话,但李白确实说出了他心中最深处的秘密。如果这个人真的来自未来,那么他的建议或许对越国复国大业有所裨益。

"你既知未来,可知我越国复国计划能否成功?"范蠡试探道。

李白点点头,"会成功。但需要十年时间。西施在吴国会成功迷惑夫差,让他沉溺女色,不理朝政,最终被越国所灭。"

范蠡转向西施,"你相信他的话吗?"

西施轻声道:"我不知是真是假,但他昨夜确实从水中浮现,所言所行都与常人不同。而且他知道我即将被送往吴国的秘密。"

范蠡思索片刻,决定暂且信任李白,"既然你知道未来,就请告诉我,西施在吴国应该如何行事,才能最大程度地迷惑夫差?"

李白看了看西施,然后对范蠡说道:"西施不仅要以色侍君,更要以智动人。吴王夫差虽好美色,但也喜爱才艺。西施若能在音律、诗歌、弈棋等方面有所建树,必能更牢固地获得夫差的宠信。"

范蠡眼中闪过一丝赞赏,"此言有理。西施聪慧过人,学什么都快,只是时间紧迫,能否在十日之内掌握这些技艺?"

"我可以教她。"李白自信地说道,"我精通诗词歌赋,也懂一些音律。虽然我的琴艺不精,但教导西施基础应该足够了。"

范蠡略一思索,便做出决定,"好,即日起,你就住在我府中,专心教导西施。但此事须得保密,不可让外人知晓。"

就这样,李白成为了西施的老师。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他教西施诗词歌赋,琴瑟之音,甚至还传授了一些唐朝的宫廷礼仪和逸闻趣事,这些在春秋时期都是闻所未闻的。

西施学习刻苦,进步神速。她不仅记住了李白教她的诗词,还能自己创作一些小诗。李白惊叹于她的天赋,不由得赞叹道:"若你生于唐朝,定能成为一代才女。"

西施听后微微一笑,"我宁愿生在这个时代,否则就不会遇见李公子了。"

这句话让李白心中一动。朝夕相处的这几天,他确实对西施产生了超越师生的情感。她不仅美丽,更重要的是聪慧、坚强,有着不输男儿的气魄。

一日夜晚,李白独自在院中赏月。范蠡找到了他,两人对饮畅谈。

"李兄,西施明日就要启程前往吴国了。"范蠡叹息道,"我看得出,你对她已动真情。"

李白没有否认,他仰头饮尽杯中酒,抬头望月,"是的,但我知道她的使命。历史不能改变,她必须前往吴国。"

范蠡沉默片刻,然后说道:"我有一个请求。西施去吴国后,我需要一个内应随时与她联络。你既然精通诗词,可用诗传情,暗藏密码。你可愿意扮作吴国商人,留在吴国都城附近,与西施保持联系?"

李白心中一动,这个提议正合他意。他不仅可以继续见到西施,还能亲眼目睹这段历史的发展。

"我愿意。"李白毫不犹豫地答应了。

范蠡点点头,"好,我会安排人手,为你准备身份和住处。只是有一点,你要记住,西施的使命至上,不可因私情而干扰大局。"

李白郑重地点头,"我明白。"

第二天一早,西施换上了华丽的衣装,准备启程前往吴国。临行前,她来向李白告别。

"李公子,这些天承蒙你的教导,我获益良多。"西施行礼道谢。

李白看着眼前的西施,心中百感交集。他拿出一块玉佩,递给西施,"这是我随身携带的玉佩,现在送给你,愿它能保佑你平安。"

西施接过玉佩,眼中闪过一丝感动,"多谢李公子,我会珍藏。"

李白还想说什么,但范蠡已经过来催促,"时辰不早了,该出发了。"

西施向李白深深一拜,然后转身离去。李白望着她的背影,心中默念一句诗:

相逢不用忙归去,明月好风夜不央。

送别西施后,李白按照范蠡的安排,也启程前往吴国。他身穿越国商人的服饰,带着范蠡准备的金银财物,扮作一个富商。

旅途中,李白目睹了春秋时期的山川风貌,这与唐朝已有很大不同。他见到了许多在唐朝已经不存在的生物,也品尝了一些后世失传的美食。这一切都让他感慨万千,更坚定了他要将这段经历记录下来的决心。

经过数日行程,李白终于抵达了吴国都城。此时,西施已经被献给吴王夫差,并得到了宠爱。李白按照范蠡的指示,在都城附近租下了一处宅院,开始了他的"商人"生涯。

他的任务是收集吴国情报,并通过诗词与西施保持联系。但更重要的是,他想保护西施,确保她在完成使命后能够安全脱身。

因为李白知道,历史上对西施最终命运的记载不一,他不愿看到她为国捐躯后,被无情抛弃的结局。

月光如水,李白站在院中,遥望吴王宫殿方向,吟诵道:

青山隐隐水迢迢,秋尽江南草未凋。 二十四桥明月夜,玉人何处教吹箫?

这首诗中暗含密码,告诉西施他已安全抵达,正在附近等候她的消息。

无论历史将如何发展,李白已决定,要竭尽全力改变西施的命运,哪怕这意味着要与历史对抗。

4 第三章:月光归程

时光如水,转眼间,三年过去了。

西施在吴国的宫殿中,已经成为吴王夫差最宠爱的妃子。她不仅以美貌征服了吴王,更以才学赢得了他的敬重。李白教给她的诗词歌赋,琴瑟技艺,都让夫差惊叹不已,认为她是上天赐予的珍宝。

正如历史记载的那样,夫差沉溺于女色,疏于朝政,对越国的警惕也逐渐放松。与此同时,越王勾践卧薪尝胆,精兵简政,国力日渐恢复。

李白则以商人的身份在吴国活动,他通过各种渠道与西施保持联系,将吴国的情报传递给范蠡。李白的诗词在吴国逐渐有了名气,甚至吴王夫差也曾召见过他,欣赏他的才华。

在一次宫中宴会上,夫差甚至让李白与西施同台献艺。两人一个弹琴,一个吟诗,相得益彰,赢得满堂喝彩。

夫差笑道:"李爱卿的诗才冠绝当世,西施的琴艺也日益精进。两人配合,简直天衣无缝。"

李白拱手谢恩,心中却暗自警惕。他与西施的互动必须小心谨慎,不能被人看出端倪。

宴会结束后,李白借机传递了一个重要消息给西施:越国已经准备就绪,即将对吴国发起进攻。

西施听闻此讯,心中既喜又忧。喜的是越国复仇在即,忧的是战争一旦爆发,她与李白都将身处险境。

"李公子,"西施低声问道,"若战事一起,你我该如何脱身?"

李白回答:"范大夫已有安排。战事开始前,我会想办法将你带出宫廷。然后我们乘船沿江而下,与范大夫在约定地点汇合。"

西施点点头,脸上却仍有忧色,"越王勾践心思缜密,他真的会让我们安然离去吗?"

李白知道她的担忧不无道理。历史上有传言说,越灭吴后,勾践担心西施会成为后患,派人将她沉入江中。

"不必担心,"李白安慰道,"范大夫已经考虑到这一点。他会先一步带我们离开,不给勾践任何机会。"

两人定下计划,约定在决战前夕,李白会想办法混入宫中,将西施救出。

果然,不出多日,越国大军开始调动。范蠡秘密传信给李白,告知决战即将开始。

李白按照计划,借口进献珍宝,混入吴王宫中。他以金银贿赂了守卫,成功见到了西施。

"时机已到,今晚子时,我在宫后的小门等你。"李白低声道。

西施点点头,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,"我会准时赴约。"

当天夜里,云层遮住了月亮,天色格外漆黑。西施借口身体不适,提前回到自己的宫室,然后悄悄换上了素衣,带上一些简单的行囊,趁守卫换岗之际,溜出宫门。

李白早已在约定地点等候,见到西施安全出来,他松了一口气,牵起她的手,两人迅速离开了宫廷区域。

他们乘坐事先准备好的马车,日夜兼程,向东而行。按照计划,他们要在钱塘江边与范蠡会合,然后一同乘船远去。

然而,计划赶不上变化。当他们抵达约定地点时,却发现范蠡并未如约而至。反而有一队越国士兵正在四处搜寻。

"糟了,我们可能被发现了。"李白警惕地说道,他拉着西施躲入附近的一片树林。

躲藏期间,他们无意中听到士兵的对话,得知越国已经灭了吴国,吴王夫差自尽身亡。而勾践下令抓捕西施,要将她处死,以绝后患。更令人震惊的是,文种已经被勾践所杀,范蠡知道后,已经连夜逃走。

"现在怎么办?"西施面色苍白,声音颤抖。

李白思索片刻,决定冒险前往江边,希望能找到一艘船离开。月亮从云层中露出,照亮了他们的前路。

终于,他们在一个偏僻的渡口找到了一艘小船。正当他们准备上船时,身后传来了士兵的呐喊声。

"快上船!"李白催促道,帮助西施跳上小船,自己则推动船只离岸。

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,李白突然看到岸边有一个熟悉的身影——是范蠡!他手持长弓,正在射杀追兵,为他们争取时间。

"范大夫!"西施惊呼。

范蠡大声喊道:"快走!我随后就到!另有船只在下游接应!"

李白与西施顺流而下,很快就看不见范蠡和追兵了。月光下,江水波光粼粼,仿佛铺就了一条银色的路。

"你认为范大夫能脱身吗?"西施担忧地问。

李白点点头,"历史上记载,范蠡成功逃脱,后来隐姓埋名,成为商人,富甲一方。他被后世称为'陶朱公'。"

西施听闻此言,稍稍安心。她靠在李白肩上,轻声道:"李公子,你我相识已有三年,经历生死,却从未谈及心事。现在我们已经自由,你可愿说说你的真心?"

李白看着西施,月光下的她美得不似凡人。他缓缓说道:"我本是千年之后之人,与你隔着时空长河。初见时,我只当是奇遇;相处久了,已难舍难分。若可以,我愿与你共度余生。"

西施眼中泛起泪光,"我也是。只是...你终究是要回到你的时代吧?"

李白沉默了。他确实常常想念唐朝的亲友,想念那个繁华的长安城。但与西施相比,那些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。

"我不知能否回去,也不知该如何回去。"李白轻声说,"或许,我注定要留在这个时代了。"

西施紧握住他的手,"无论你去留,我都感谢上天让我遇见你。"

小船继续向下游漂去,天上的月亮越来越亮,月光在江面上铺成一条闪耀的道路。

突然,李白感到一阵眩晕。他看向四周,发现江水开始发光,仿佛有无数星辰在水中闪烁。

"怎么了?"西施担忧地问。

李白脸色变得苍白,"我感觉...就像当初穿越时的感觉。月亮...月亮在召唤我回去..."

西施惊慌地抱住李白,"不要离开我!"

李白也紧紧抱住西施,"我不想走,但我控制不了..."

月光越来越强,李白的身体开始变得透明。他知道,时空的门再一次打开了,而他正在被拉回自己的时代。

"西施,听我说,"李白急切地说,"无论发生什么,活下去!历史会记住你的贡献,千年后的人们会歌颂你的美丽与智慧。"

西施泪如雨下,她紧紧抓住李白的手,却发现自己的手已经穿过了他的身体。

"我会记住你,"西施哽咽道,"每当望见明月,我就会想起你。"

李白用尽最后的力气,吟诵道:

天长地久有时尽,此恨绵绵无绝期。 相逢若是人间事,月下银光永相随。

话音未落,一道耀眼的月光照射在李白身上,他的身影完全消失了,只留下西施一人在小船上,泪眼朦胧地望着空荡荡的船头。

与此同时,唐朝开元二十八年,江边。

李白从水中浮出,喘着粗气爬上岸边。他环顾四周,看到了熟悉的长安城墙,听到了熟悉的唐朝方言。

他回来了,仿佛只是做了一场梦。但怀中的越国玉佩告诉他,那不是梦,而是真实发生过的奇遇。

从此以后,李白的诗作中多了许多关于月亮和美人的描写。他常常独自一人对月饮酒,仿佛在与某个远方的人对饮。

而在千年之前的春秋时期,西施与范蠡成功逃脱,隐居在太湖之畔。每当月圆之夜,西施都会对月轻诵李白教她的诗句,思念那个来自千年之后的诗人。

两个灵魂,隔着千年的时光,在皎洁的月光下相望。

李白后来写下的《将进酒》中有这样的诗句:"呜呼!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",或许正是他对那段奇遇的纪念。

而西施教导自己的女儿的第一首诗,就是李白的《静夜思》:"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"

在那之后,李白的诗作越发流传广泛,他被后人称为"诗仙"。而西施的美丽与智慧也被千年传诵,成为"沉鱼"的美名。

或许,正是这段奇妙的跨越时空的邂逅,成就了一位诗仙和一位绝代佳人。

全书完

网友评论

还可以输入 200